【作者:】 【来源:】 【发布时间:2017-08-25】 【阅读次数:】 【字号 大 中 小 】 【我要打印】 【关闭】
自2016年4月我市入选国家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以来,我市在大力推进管廊建设的同时,在引进社会资本、智慧管廊、应有新材料、新技术等方面勇于创新、积极探索,努力实现试点城市的样板和先行作用。
我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分为昌南拓展区、高铁商务区和景东片区三个片区,建设管廊30.9公里,总投资26.85亿元,计划2017年底全部完成,2018年进入全面运营期。我市积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(PPP)进行筹集资金。管廊建设资金从三个渠道来:一是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9亿元;二是由管廊项目资本金4.8亿元,政府与社会资本比例为5:95;三是由管廊项目公司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融资10.21亿元。项目期25年,其中建设期2年,运营期23年。
我市还将管廊监控和报警中心与智慧城市建设有机融合。我市智慧管廊大厦已开工建设,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,为框架结构,地下一层地上六层,一层、二层为监控和报警中心,三至六层为智慧城市管理中心。地下综合管廊监控中心不仅负责所在片区及周边管廊系统状态监控、运营、维护,还承担全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综合运营管理任务。
我市管廊试点项目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材料、新技术,充分发挥管廊试点效应。在站前二路东延伸段等管廊建设中,大胆采用了国内领先的叠合式预制拼装技术,不禁缩短了施工周期,而且成本和安全质量都得到有效保证,有效解决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生产、运输、施工等环节的技术难度;使用了新型模板,具有省工节材、高效便捷、质量优越、施工灵活、安全环保的特点;在施工过程中,采用BIM技术,实现了各种建筑信息在各专业平台间的共享和传递,提高了项目设计、施工、运营及维护的效率;利用无人机巡检、远程监管指挥系统,保障项目建设不因工程线路长,留下安全隐患。
截至目前,我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已实际完成建设公里数17公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