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作者:】 【来源:】 【发布时间:2016-11-17】 【阅读次数:】 【字号 大 中 小 】 【我要打印】 【关闭】
——市建设局整改工作典型案例
一、背景与起因
景德镇市由于受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,每到雨季老城区部分路段总会出现积水内涝。尤其是2012年8月9日至10日,受台风“海葵”影响,景德镇市遭遇特大暴雨,导致市区内涝严重,部分地段交通瘫痪,极大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。幽默的景德镇网友发帖戏称:“快到景德镇来看海。”生活在景德镇的老百姓对此深受其害,苦不堪言。自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,市建设局在征求意见建议过程中,收到不少市民反映“要求市政府要加大对城市内涝的治理力度,彻底解决城市内涝这一‘顽疾’”的意见建议。市建设局党委高度重视,多次召开协调会,召集相关业务部门研究破解城市内涝难题。从此,一场治理城市内涝的战役在景德镇打响了!市建设局开出了“三剂药方”,对城市内涝展开了标本兼治的大治理。
二、 做法与经过
第一剂药方: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。2013年,完成马鞍山路(里村涵洞—花园转盘)、珠山西路、林荫路、景东大道昌江广场支线、昌江大道北侧、陶玉路等6条下水道改造,并对蟠龙岗、机械中专附近、凉山树、一心桥等50余条里弄(社区)进行了路面及排水改造。
2014年上半年,完成罗家坞大沟(里村)一期改造工程,改造下水道总长度270 米,为6米箱涵式,与里村花园、马鞍山、铁路护坡旁等6条分支下水道连接贯通,里村桥涵雨天严重积水这一几十年的顽疾得到根治;对祥集下弄、迎瑞下弄、太白园路曙光瓷厂宿舍、银曙路红旗瓷厂宿舍等近20条里弄(社区)进行了路面及下水道改造。
2014年下半年,对何家桥—南河排水项目工程进行了重点改造,对瓷都大道豪德段及西山路、龙井路主排水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,市建设局还加大了对老城区道路改造和城区排水设施建设的力度。
第二剂药方:大力实施地下管网建设。2013年4月,景德镇市城区地下综合管线普查及信息系统建设工程正式实施,在江西省11个地市中“先行一步”。截止到2013年12月底,地下管线普查外业探测工作已全部完成,探测管线总长度达1800公里。2014年上半年,全市地下综合管线普查及信息系统建设工程通过专家验收。 2014年下半年,昌南拓展区综合管沟(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)建设工程进展顺利,全长1960米的一号线管沟已全部完工。此项建设受到了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。
第三剂药方:全力保障城市的“良心”。大文豪雨果有句名言:下水道是城市的“良心”。治理城市内涝,疏通下水道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。为保障“城市的良心”,市建设局、市政工程处从两个方面入手:一是加强日常疏通工作,做到未雨绸缪。2013年,该处清掏下水道约6000米,清理淤泥垃圾百余车。2014年,该处加大了清掏下水道的工作力度,上半年已清理淤泥垃圾60余车,并从7月份起,连续三个月对全市易积水地段下水道进行全面清掏,打通地下排水系统的“任督二脉”。全年共清掏雨水井1000余座,清出淤泥300余m3;清掏刘家弄大沟、樊家井大沟、通津桥大沟、罗家坞大沟等历史老沟约11km。二是建立防汛应急机制,成立防汛应急小分队。2014年5月13日晚上8点钟左右,我市突降大到暴雨,应急小分队四处出击,不分昼夜对城区易积水地段进行排水疏通。新村西路日新超市地段由于地势较低,瞬间积水达30cm深。市政工人打开井盖,让积水迅速排畅。为防止井盖打开造成安全隐患,市政工程处安排专人守候排水口,直至清晨无积水再把井盖盖上;在地势低洼的人民广场周边,市政工人在每个排水口进行垃圾处理,防止因垃圾、树叶等堵塞造成的排水不畅;陶阳北路专线铁路桥涵当晚积水约40-50cm深,市政工人在道路前段立起警示牌,6台大功率抽水泵全部启用……
三、成效与反响
2014年入夏以来,景德镇连降大到暴雨,但市民惊奇地发现,往年“逢雨必涝”的里村桥涵却没有出现积水,交通畅通无阻。里村桥涵只是景德镇治理城市内涝的一个缩影,珠山西路、林荫路、为民社区、太白园曙光村……许多易积水地段在今年都摘掉了内涝重灾区的帽子。市建设局在开展在线访谈、行风政风评议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活动中,瓷都老百姓对市建设局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,各项建设真正达到了让政府放心、群众满意。年底,市建设局被省住建厅评为“全省建设系统先进单位”,被市政府评为“三大战役”先进单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