傩文化在东亚和中美洲、还有非洲地区都很发达,主要形式就是一边跳着各种形式的舞蹈,再用各种道具和法器来祭祀鬼神,对于主持仪式的祭司一般还要进行特殊的化妆,或者戴上特制的面具。俗称——跳大神。
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,傩文化至今还有比较完整的保留,比如彝族的跳月和毕摩文化,充满了神秘的气息。在古人的观念里,鬼神和天地都是可以沟通的,万事都可以商量,遇到不好的事情,他们就需要同这些高高在上又充满神奇的力量进行谈判,利用各种形式的肢体动作和纹饰,以及活动来讨好或者恐吓、驱赶鬼神,以换来民众的和平安乐,祈祷风调雨顺四时安康。
现代社会互联网很发达,我们可以内事问百度,外事问谷歌,房事问天涯,很难想象这种神经病式的蹦蹦跳跳会有什么卵用。但是在那个连电灯都没有的时代,人们遇到了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,或者身体患上了无法医治的疾病,下意识会以为是鬼神在作祟。可是鬼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,他们一般还很高冷,因为法力无边还很任性。所以,人们就只能软硬兼施,恩威并用,想尽办法试图猜想他们的喜好,跟那些神秘又不可控的力量进行交涉。
这是公元以后和近古时期的事情,要是追溯到远古和上古时代,祭祀的形式远远要比我们知道的更加丰富和隆重,如果那个帝王和部落首领不惊鬼神,这将是最大逆不道的事情。轻的会遭到批评,重的会被弹劾甚至推翻废掉。天地和鬼神都是掌握人们命运的东西,人们对它们又惊又怕,又爱又恨。那时候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信奉鬼神,而“天子”和祭司巫师就充当了天地鬼神和人类之间的媒介,每到了重要的祭祀仪式,他们都是最主要的主持者和参与者,部落和国境内的成年男子都要参加。
上古时代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,那时候参加祭祀活动的不只有人,还有很多所谓的神兽灵兽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代表上古十二傩的十二神兽。汉代之前,参与大型祭祀活动的就有甲作、胇胃、雄伯、腾简、揽诸、伯奇、强梁、祖明、委随、错断、穷奇、腾根等十二位神兽,它们被称为“十二兽神”。十二神兽对应要吃掉的是十一种鬼怪妖疫,它们分别是鬼虎、疫、魅、不祥、咎、梦、磔死、寄生、观、巨、蛊等。
自古正邪不两立,这些神兽对鬼疫恨之入骨,抓到它们之后就会扒皮、抽筋、挖肺、掏心,以至于生吞活剥,除之而后快。
古代的傩仪式是有很明确的制度的,先干什么后干什么,多少人参加,什么人分别干什么,都规定的一清二楚。汉前后的祭祀一般先是一定数量的童男童女唱“十二兽吃鬼歌,然后是人兽上场进行傩舞蹈表演,最后是驱赶鬼怪瘟疫的仪式。
十二神兽的来历和分工现在已经找不到清楚的记载,只有其中的雄伯、伯奇、强梁和穷奇有明确的出处,它们都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奇怪兽。集体以“十二兽神”参加傩仪式,就只有在《续汉书·礼仪志》这本书所记载的傩制中出现过,自古都成为一个孤本,无从佐证。所以对应的十一种鬼疫倒是在历史上流传了很久,至于到底有没有十二傩兽已经成为千古之谜。